欢迎来到中国农工民主党常州市委员会
 
网站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政协提案 >> 内容
关于提高我市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
 
发布日期:2008-08-29  来源:农工党  浏览次数:  字号:〖

一、常州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  产业集群是区域竞争力和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我市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一些市场交易活跃,交通、信息条件优越的乡镇逐步成为一镇一品经济规模超10亿、百亿的专业乡镇;在各级政府创办的各类开发区及乡镇工业园区内,通过政府主导的招商引资和产业规划形成产业集聚,并逐步向产业集群发展;围绕核心企业,集聚一大批与之配套的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集群雏形,不断壮大。使得常州产业集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不断发展。以传统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已形成一定规模。一些高新技术和制造业产业集群也雏形初现,快速成长。传统产业集群如:湖塘纺织产业集群现有纺织服装企业近3000家,从业人员数8万多人,年销售额200多亿元,其中近85%的产品销往国外。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城金坛市有近4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年产各种服装1.66亿件,其中70%以上出口。横林镇有300余家地板相关企业,形成了从原纸、基材、浸渍纸、压贴到成品相配套的一条龙生产体系。产业链纵横延伸,产业内涵扩张,形成大产业网络,横林镇已成为中国强化地板之都。 制造业如武进洛阳机电产业集群及以江苏新科集团为核心,集聚一大批与之配套的中小企业形成的家电产品产业集群。高新技术如我市软件园区形成的软件产业集群及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形成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但和周边地区比较,我市产业集群的传统产业比重大,产业层次还不高。特别是新兴产业的集聚程度不高,产业集群发展还不快。究其原因,自主创新薄弱是关键原因之一。为此亟待提高我市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二、我市产业集群自主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创新和合作意识淡薄。目前,我市多数产业集群还只是同类企业的简单扎堆,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小而全的倾向。企业创新意识淡薄,企业间合作和交流较少。在许多工业园区,企业之间也缺少有机的产业联系,园区功能分区不明确。 2.自主创新投入不足。我市的产业集群许多是从农村发展起来的,企业起点低、规模小,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开发资金严重不足。尤其是金融担保和风险投资机制的的乏力,中小企业贷款困难,融资成本较高,也影响了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 3.缺乏良好的创新环境。目前,大多数产业集群缺乏公共的技术创新平台,无法为企业提供产品开发、信息咨询和其他配套服务。即使一些集群设立了研究开发中心,由于专业人才缺乏,技术人员水平不高,因而仿制比例高,自主设计和开发产品数量少。 4.缺乏创新人才。在许多传统产业集群,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产品设计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导致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人才基础。企业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导致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劳动力技能基础。 5、 品牌开发力度不够。我市产业集群生产的许多产品,大都是采取贴牌出口到世界各地,集群内的不少企业都是在为国际品牌打工。 6. 在外资驱动型的产业集群中,企业要进行自主技术创新面临着较大的制约。外资公司为了保持其垄断优势,一般都把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控制在母国。三、对策建议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现有的高新区、科教城和软件园等为载体,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使之成为推动我市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对集群内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活动,应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例如,对集群内企业从事技术开发活动可考虑给予加速折旧、税收减免优惠。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贴息、投资扶持等措施,推动集群内产学研紧密结合。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风险投资公司,促进风险投资的产业化和社会化。 2.促进低成本型集群向创新型转变。如横林地板、湖塘纺织、邹区灯具等产业集群大多属于低成本型集群,产品档次较低,难以进入高价值市场。为此,要强化技术创新,依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集群由低成本型向创新型转变,走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的道路。尤其是对于那些以贴牌为主的集群,要推动企业从OEM方式(没有自我品牌的产品开发和制造)ODM方式(自主产品设计和营销)转变。 3.鼓励集群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要鼓励集群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广泛吸引各种人才尤其是归国人员,并采取多种形式建立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同时,要鼓励发展专业化的中小科技型企业,吸引跨国公司在集群内设立研发中心,鼓励本地企业与外资建立合资研发中心。此外,要完善金融担保、风险投资和创业基金,为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金融和配套服务,缓解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中面临的资金矛盾。 4.搭建技术创新的公共平台。鼓励采取多种模式,在产业集群内建立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强化信息服务、产品开发、设计示范、培训服务等功能,搭建关键共性技术和行业技术支撑平台,支持和服务于整个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活动,特别是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同时,要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积极培育投资咨询、市场研究、技术信息服务、专利代理、法律服务等中介组织。 5.实施产业集群品牌工程。一是强化技术创新,推进集群形象建设,逐步在全市培育一批有深厚技术创新能力支撑的区域集群品牌。二是鼓励集群内现有帖牌企业发展自主品牌,支持现有知名品牌做大做强,逐步形成一批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三是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快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Copy(C)right@t2012-2013 中国农工民主党常州市委员会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05003616号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行政中心3号楼 电话:86-0519-85683936 邮编:213022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