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农工民主党常州市委员会
 
网站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政协提案 >> 内容
对我市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几点建议
 
发布日期:2009-03-30  来源:农工党  浏览次数:  字号:〖

农工党常州市委

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加快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现阶段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市国家生态市建设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认真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和环保优先方针,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适应的生态、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一是成立了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农村环境整治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协调,研究和制定本地区实施计划,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出台了《关于开展整治村庄环境、共建小康家园专项行动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工作目标和发展方向,构建领导体系和责任机制,完善运行机制和工作措施。范书记和王市长多次专题调研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邹宏国副书记、朱晓敏副市长经常深入整治工作的第一线,指导、督查工作进展情况,现场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编制了《常州市“十一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明确了“十一五”期间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任务、目标和保障措施。根据《规划》制定的总体目标要求,制定了我市分年度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计划;各辖市、区及时制定了行动计划和序时进度;各镇和涉农街道根据所辖村庄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专项行动的各项工作,有针对性地落实推进措施;所有村庄都结合本村实际制订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三是开展了千村整治活动,在全市农村全部行政村全面打响清垃圾、清粪污、清河塘和村庄绿化战役;在全面开展“三清一绿”的基础上,开展百村达标活动,发动有条件的村实施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河塘净化、环境美化,以及有公共服务中心、有长效管理机制、有乡村文化等“五化三有”工程,确保每年有100个以上的村实现“五化三有”达标;并在“三清一绿”、“五化三有”的基础上,每年评选产生10个小康家园示范村。目前已经有113个村通过“五化三有”市级考核验收,涌现了雪堰、遥观、横林、洛阳以及雅浦、桂林、西半天、大沈家村等许多镇村典型。

四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市财政除了正常投入外,还每年安排2500万元用于支持开展“整治村庄环境、共建小康家园”专项行动;各辖市、区也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认真落实“以物代补”或“以奖代补”等扶持措施。武进区财政安排从2006年至2010年拿出专项资金5000万元;金坛市2007年市本级财政设示范点建设专项资金1000万元,对申报的30个总投资6400多万元的项目进行补助。

五是加大了农村治污力度,对散布在乡镇、农村的化工、印染、电镀等企业进行集中整治,全市已关闭化工企业765家。全市共新建生活垃圾转运站52座,武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转,常州生活垃圾发电厂主体工程已经完成。全市实现新增无害化户厕43657户。金坛市政府投资650万元对水源水质不稳定的朱林镇自来水厂实施了改水工程。新北区、钟楼区、武进区已有10家深井水厂停止供应深井水,全部改为饮用长江水。

总的来看,我市农村环境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加快推进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阶段,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仍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

1、农村治污形势依然严峻。一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粪便得不到切实有效处理,充斥村落,堵塞河道。一些畜禽集中养殖场治污能力弱,设施简陋,影响了农村地表、地下水质;一些农村的水产养殖投料、粪便和养殖废弃物等对农村水环境也造成了很大污染;农业种植过程中,由于对化肥、农药等的不合理施用,对水体、土壤等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我市小化工、小电镀类乡镇工业,大多为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类企业,布局分散,规模偏小,治理成本高,监控难度大。

2、农村环保设施建设滞后,投入不足。农村环境的改善,特别是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转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农村环境建设历史欠账很多,有的镇财政维持吃饭尚且艰难,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都很少投入,要搞生活污水、垃圾处置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则更显捉襟见肘。同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市级财政资金一直比较紧张,安排专项资金也很有限。部分村债务较重,村集体经济薄弱,导致日常运转都比较困难,发展村级社会公益事业更是步履维艰。更重要的是,受土地、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制约,加上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和制约,村级经济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集体经济的来源也越来越少。

3、农村群众整体环保意识不强。一些乡镇领导仍然存在“注重GDP、无视COD”的倾向,重视农村工业发展,忽视农村环境保护与建设。宣传教育大多停留在空泛的标语口号上,有法不依、执法不力的现象在农村仍然存在。另外,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方式不够科学,存在重经济效益、轻环境效益,重产品产量、轻生物资源利用,化肥农药使用重投入、轻效率,重个人现代消费需求、轻公共环境基础建设的现象。特别是对农村大量外来人员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有序化管理显得尤为紧迫。

4、农村环境治理尚未形成合力。农村环境是一个与区域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的综合体,环境没有地域、行业界限。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组织领导,缺乏农村环境保护的长效管理运行机制和体制,政策、资金、技术支持力量分散,投入效益受到影响。不少镇区仍然缺少规范的、长期的、可操作的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农村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自上而下的长效机制未形成。

20087月,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同志强调,农村环境保护,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全国人民的福祉和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切实把农村环保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2008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是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目前,我市国家生态市创建已进入关键阶段,要确保2010年我市建成全国生态市、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发展农村生态经济,为我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为此,我委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营造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浓烈氛围。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思路,增强责任感。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要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村级经济,夯实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经济基础;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切实提高农民收入,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积极性;要因地制宜,整体发展,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村镇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并根据区域特点,选择适应的治理模式;要循序渐进,注重长效,充分认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它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分阶段实施,把握节奏,着力解决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本身的可持续问题,使这项工作与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相协调。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农村基层文化阵地,采取各种宣传手段,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发展生态文化,鼓励绿色消费,不断增强农民环境意识、法制观念和生态文明素养。要加强我市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目标、环境保护措施等宣传,及时宣传生态市建设的先进典型,提高农民对生态市建设的知晓率。特别是要加强对农村外来人员的教育引导,增强他们的归宿感,使共建美好家园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要实施农村环境质量公告制度,公开农村环境质量状况、环境管理程序和企业环境行为等信息,公开建设项目环保管理过程,扩大公众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2、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各级党委、政府要将农村环境质量和环境保护工作列为相关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加强对垃圾集中收集率、林木覆盖率、绿地率、地表水质量等评价指标的考核,把生态城市考评工作延伸并落实到农村,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领导和组织保障。要加强乡镇环境保护的机构和能力建设,积极推动环保机构向辖市以下延伸,逐步建立覆盖农村的环境管理组织体系,逐步实现城乡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体化。要建立健全农村生态建设评价考核体系,根据我市的实际,制定农村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目标考核体系,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要在“三清一绿”、“五化三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生态市涉及农村的创建标准体系,落实和细化生态市建设的标准与规范。要坚持规划先行,按照城乡统筹、生态保护的要求,切实开展农村环境规划编制工作,将农村环境规划与农业结构调整、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镇村布局和村庄建设规划结合起来。在制定村镇规划时抓紧完成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完善集中居住区的基础设施规划,并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径。要全面推行农村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农村的发展计划、重大的区域开发和建设规划等宏观决策,必须进行生态环境影响和对策评估,并将评估结论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严格把好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关。要建立农村环境监测队伍,健全工作机制,建成组织网络化、管理程序化、技术规范化、方法标准化、监测自动化、质控系统化的现代化农村环境监测体系。

3、重点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着力解决农村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要严格乡镇工业企业达标排放,在严格现有乡镇工业企业达标排放的基础上,严把环保审批关,全面否决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项目。对经过批准的建设项目严格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对污染水源和排污不达标的企业,该停产的一律停产治理,切实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解决污染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要提高畜禽养殖业集约化、工厂化水平,加强畜禽养殖环境监测,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在重点区域、流域、生态敏感区,控制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积极推行生态型水产养殖模式,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应进一步巩固整治村庄环境、共建小康家园专项行动成果,确保长效管理体系规范化运转:以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保洁作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环卫基础设施的管护措施;以加强规范化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长效管理体系的运行效率。要通过制定如《卫生公约》、《生态村长效管理制度》,与签订农户“生态保护责任书”等乡规民约,引导村民自觉遵守和共同维护生态村创建成果。

4、完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资金、技术等保障体系。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把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资金纳入各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重点保证农村环境基础设施、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等社会公益型生态项目建设资金的投入。推动项目建设社会化运作,建立项目建设基金,多渠道解决基金来源,制定基金管理办法,科学、规范运作。可从城市维护费、土地出让费中切出一块用于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运用市场机制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要发挥政府资金投入的引导作用,采取财政贴息、投资补助和安排项目前期经费等手段,支持重点建设项目,使社会资本对农村生态建设投入取得合理回报。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发动农民筹资投劳,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和农民自主投入的互为补充、有机结合的良性互动关系。要加强农业科技的攻关和推广工作,积极推广先进的耕作制度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努力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现在许多生态农业的技术都已成熟,关键是要根据当地的情况,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并辅之以宣传发动,鼓励农业企业和农户积极运用。要加快生态建设方面人才培养,面向乡镇企业法人和经营者进行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工业等理论培训。引进熟悉农村生态经济和环境保护的高级科技人才,加大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的奖励力度。

邵帆  执笔

主办单位:中国农工民主党常州市委员会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行政中心3号楼    邮编:213022    备案号:苏ICP备05003616号
电话:86-0519-85683936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