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农工民主党常州市委员会
 
网站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内容
瞿秋白纪念馆参观记
 
发布日期:2011-11-21  来源:农工党  浏览次数:  字号:〖

穿越了喧闹的街头,疏离了密集的人群,我怀着崇敬的心情驻足在闹中取静、幽雅怡人的瞿秋白纪念馆的门前。瞿秋白出生于江苏常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今年是他牺牲七十六周年。

瞿秋白纪念馆前的院落宽敞而宁静,院落东墙上刻着梁衡写的“觅渡,觅渡,渡何处”文字,西边种着瞿秋白生前喜爱的八棵桂树,棵棵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纪念馆门额上横书的馆名是由邓小平同志1985年亲笔题写。大厅中央伫立着巨大的瞿秋白塑像,他清秀的脸上架着一副眼镜,身着咖啡色西服,儒雅、瘦弱,他的眼光平视着前方,似乎在寻觅一条救国的光明大道。

举步跨过门槛,纪念馆布局格外明朗。从展出的图片中,知道瞿秋白的父亲瞿玮在清末曾得了个“浙江候补盐大使”的虚衔,但其终日只知绘画、谈禅。母亲金璇出身大家闺秀,对文、史、诗、赋都有较高的造诣,在母亲的教育和熏陶下,秋白从小就酷爱文学、古诗词,以致后来成为文坛泰斗。秋白先后就读觅渡桥小学、常州府中学。1917年随堂兄到北京,考进了俄文专修馆,并带领同学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他为了寻找救国真理,为大家开辟一条光明之路去了莫斯科,在那儿经张太雷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22年底,秋白回到苦难深重的祖国,担任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主编,在创刊号中发表了由他配合谱曲新译的《国际歌》。1923年,由李大钊推荐,秋白到上海大学工作,秋白讲课能把革命理论和当前的现实融为一体,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听课的人挤满礼堂,有的甚至爬上窗台,连学校的老师都来听讲,大作家丁玲也是其中之一。说明他不但满腹经纶,而且口才流利,吸引听众。

在展厅的显眼处有一组“八七”会议的图片,告示参观者: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反革命白色恐怖下,许多优秀党员干部先后惨遭杀害。在这革命危急关头,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了“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秋白以瘦弱之肩,挑起了统帅全党的重任。这次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党指明了出路,为挽救党的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后他被王明和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米夫排挤出中共中央的领导机构,这是中国革命的一大损失。

1934年,秋白到达江西瑞金,接任教育人民委员(即教育部长)兼国立苏维埃大学校长之职,任《红色中华》报社长。他主张中国文学必须是文字革命,应当采取拼音制度。为此,他写了《中国拉丁化文字》一书,开辟了中国新文学发展道路。在这一点上,故他又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展厅中有一张秋白与鲁迅倾心交谈的图片,两位有识之士被誉为文坛双璧。在上海期间,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秋白夫妇曾三次到鲁迅家避难,最后一次鲁迅将床让给他们安睡,自己睡在地板上。秋白被捕后,鲁迅立即组织营救。秋白英勇就义后,鲁迅亲自为他编文集,并集资送日本东京精印。这种生死不渝的友谊和精神,万古流芳。

瞿秋白就义前在中山公园凉亭前拍的遗像,是展馆中最大的图片。他上身着黑色中式对襟衫,下身穿白布抵膝短裤、黑袜、黑鞋,背着双手,昂首直立,露出一种大无畏气概。据资料记载,红军长征前夕,秋白曾向中央要求随军同征,而王明等人借口他有病,不同意他北上,致使他在敌人“清剿”中于福建长汀梅经村被俘(后又被一个曾经听过他讲课的叛徒当面指认)。在狱中,他不被敌人的威胁利诱所动,最后从容就义,时年仅36岁。

此刻,我深深地沉思着:是什么力量让一个柔弱的知识分子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中能不怕艰险不怕劳累,不屈于敌人的威胁利诱,一如既往地与敌人进行坚定地斗争?是什么让他在就义时丝毫没有一点死的畏惧?为什么人们会永远纪念他?我想,是因为秋白具有一颗救国救民的赤子之心,他要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要救国家于危亡之中,要救党濒于灭顶之灾中。他对正义、真我、自由思想和独立人格的追求,有着持久的人性力量,这些便给了他坚强的信心、力量和不怕牺牲的精神。他波折坎坷而又光辉四射的一生,就像历史天空中的流星流下了光辉的一笔,岂不弥足珍贵?他那爱国爱民、伟大、无私的献身精神,我们将永远深切地缅怀!                       

农工党常州市委 屠金

主办单位:中国农工民主党常州市委员会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行政中心3号楼    邮编:213022    备案号:苏ICP备05003616号
电话:86-0519-85683936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