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市委召开党外人士调研协商座谈会,就2024年度中共常州市委委托各民主党派市委会、市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重点考察调研成果进行协商,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芬,副市长夏思军出席会议并讲话。
杨芬充分肯定了各民主党派市委会、市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2024年度市委委托重点考察调研取得的成果,她指出,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调研协商的重要意义,以更强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推动调研协商取得积极成果,形成同心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杨芬指出,党外人士要认真深入研究、主动谋划思考,围绕改革发展的重点方向和我市的短板弱项、卡点堵点、紧迫问题,加大调查研究和建言献策力度,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精准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调研成果和意见建议。各级各部门要增强协商意识,不断优化“党委出题、党派调研、政府采纳、部门落实”的工作格局,努力为党外人士开展考察调研创造良好条件,要认真梳理研究、科学吸收采纳调研成果,促进调研成果及时转化,真正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为共同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常州答卷注入强劲动力。
夏思军指出,政府相关部门要认真梳理、逐条研究、充分吸纳党外人士的意见建议,确保调研成果得到有效吸收和转化,希望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政府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界别特色和人才智力优势,多谏诤言、多献良策,促进政府决策更加科学民主,推动各项工作更加务实高效。
座谈会上,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常州市委会主委、市科教城管委会主任祝正庆代表农工党常州市委会作了题为《对推进我市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融合的对策建议》的交流发言。
他指出,在去年和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的重大使命,强调要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近年来,常州着力推进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融合,在高能级平台建设、高科技企业矩阵、高效能产学研模式、高水平科技服务体系、高质量人才发展生态方面上持续发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我市打造成为长三角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针对我市当前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存在的高能级平台不完全满足产业发展需求;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研发体系,缺乏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科技供给与产业需求间融合不够紧密,产学研合作需持续深化;科技服务业发展不够成熟,科技服务机构数量和质量上仍有待提高;人才供需情况与产业发展不完全匹配,高层次人才需求不足与个性化供给缺口并存,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相对较弱等问题,祝主委在发言中提出对策建议:一是加快布局契合产业发展的高能级平台,加大创新平台引进力度,提升现有平台创新能级,推动公共研发机构改革。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壮大科技企业队伍,加强企业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研发能力。三是不断创新产学研协同模式,深化高层次人才“双岗互聘”,发挥产科教联盟作用,做强产教融合联合体、共同体,推进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四是促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完善技术转移服务,强化科技金融服务,优化知识产权服务,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五是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育体系,创新人才引进途径,优化学科专业调整,持续加大政策支持。
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市科技局、交通局和商务局就相关工作进行了交流协商。
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庄小涛,市政府副秘书长汪晓东,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刘佩出席座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