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活动 >> 内容
【农工党常州市委会成立70周年•党员风采】碧水清波背后的“理疗师”——记中吴常环水生态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李嘉义
发布日期:2025-06-24   来源:农工党  浏览次数:
 

  “每条河其实都有他独特的性格”,这是农工党党员、江苏省环保集团下属子公司中吴常环水生态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李嘉义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扎根常州市水生态环境治理一线近十年的一名基层工作者,从水里到岸上,从政策建言到技术攻坚,从各类水环境治理方案编制到用脚步丈量河湖排口,以治水人独有的执着与担当,为常州市的碧水清波注入智慧与力量。


方案里的匠心:织就水网治理“工笔画”

  “站在河边写方案更有思路”“带着电脑在河边一呆就是半天”,这是他做各类水环境治理方案时常有的工作状态。

  面对错综复杂的水环境难题,他始终坚持“因水制宜、精准施策”的治理哲学,用匠心编制各类治理方案。在编制一河一策方案时,他带领团队遍寻污染源头,采集水质、底泥、排污口等数据,精准匹配控源截污、生态清淤或自然修复等治理措施,以“绣花针”的功夫雕琢个性方案;在编制劣V类支浜消劣方案时,他明确“短期整治+长期巩固”的总体目标,结合“控源截污+清淤活水+水系连通”的整治理念,用“微创手术”唤醒城市“毛细血管”;在编制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时,他构建起“上下游联动、干支流统筹”的协同治理网络,让水脉与城脉、人脉和谐共生,真正实现“水清岸绿”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

溯源者的执着:解开排污口“摩尔斯电码”

  在纵横交错的管网深处,在暗流涌动的河岸边缘,排污口如同城市水环境中的“摩尔斯电码”,藏匿着污染源头的秘密。

  面对隐蔽性强、溯源难的排污口,他像一名“环境解码人”,将科学与经验熔铸成破题密钥。排查阶段,他带领团队顶着烈日暴雨,穿丛林、翻井盖,用无人机航拍与无人船巡航结合,绘制出常州市全域排污口分布图;监测环节,他坚持“有水必测”,采用在线监测和人工采样监测结合的方式,用大数据捕捉污染因子的“蛛丝马迹”;溯源攻坚时,他综合运用管道机器人、潜望镜、图谱比对等技术手段,明确一个个排污主体,为源头治理提供基础;而整治行动中,他提出的“一口一策”分类治理方案,既有封堵截污的雷霆手段,也有管网修复的长期工程,更联动住建、水利等多部门构建长效监管网络,让“问题排污口”变成“清水入河口”。

  作为刚加入农工党的一名党员,他以方案为笔、以数据为墨、以排口为纸,在纵横交错的水网间绘就着一幅幅精细的生态蓝图,在助力常州市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画卷上,写下治水人最隽永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