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活动 >> 内容
【农工党常州市委会成立70周年•党员风采】孜孜以求,不负青春——记常州市中心血站检测中心副主任董珀
发布日期:2025-06-26   来源:农工党  浏览次数:
 

董珀,2009年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医学检验专业,现为常州市中心血站检测中心副主任,副主任技师。工作十五年以来,她爱岗敬业,刻苦专研,为确保输血安全全心全意的投入到血液检测的工作中去,深得同事和领导的肯定和赞誉。


漫漫科研路上的“默默耕耘者”

  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的大规模筛查是一门新近发展的热门领域,很多技术尚需完善和进一步创新。短短的几年间,董珀在抗体筛查技术创新、策略模式创新方面已取得突出的成绩。2020年,刚刚引入微孔板木瓜酶法筛查不规则抗体技术,技术应用数月后发现假阳性率过高,这样会增加血型研究室确证实验的数量和检测的成本。她查阅了微孔板酶技术相关所有国内外的文献,发现酶法抗原抗体反应易受环境及人工操作等多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假阳性,将干扰实验的非特异性因素降到最低是降低假阳性率的最好方法。怎样提高反应体系的稳定性呢?经过几个月的日思夜想与摸索,她终于巧妙的改进了检测策略,目前微孔板酶法的假阳性率已经有效的降低,并有效地降低了确证实验的数量和检测成本,基于这项改进,她已完成了相关论文2篇,她相信这一技术最终会被国内外同行广泛接受。
  为了探索全新的献血者抗体筛查模式,董珀在基础研究方面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几年来,她在承担繁重的实验室检测工作的同时,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假,默默的在实验中寻找着自己的梦想。由于现在还没有全自动一体式的仪器可以进行抗体筛查,她尽可能的改进现有软件,将能在仪器上操作的步骤尽量在仪器上操作,以提高抗体筛查的自动化程度,此种模式是对该技术的又一次创新。2020年和2023年,她申报的《常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不规则抗体检测的新方法对输血安全的研究》和《多种检测策略在提高献血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方面的相关性研究》获常州市卫健委立项,在江苏省内首次系统性开展了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的大规模筛查的应用和基础研究。


疫情防控战场上的“幕后英雄”

  2022年3月13日,全市需要抽调一批有核酸检测经验的专业人员支援我市各大核酸检测点,董珀积极报名并作为首批核酸检验人员抽调到市检测实验室开展新冠肺炎的核酸检测。在核酸检测基地,董珀每天都要面对近在咫尺的危险,“手握”未知病毒样本震荡处理、检测,即便再熟练,也必须保持精神高度集中,不敢有丝毫的大意。核酸检测,在一种高度紧张、静谧的环境中进行着,作为距离病毒核酸最近的人,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搏斗,她,始终坚守在最危险的核酸检测的前沿阵地。董珀和“战友”们一起,不分昼夜,每天超负荷工作,并且整个过程都尽量少吃饭、少喝水。每次完成任务脱下防护措施后,她面部、耳朵都被压出深深的红色印痕,双手像被泡发了一样。为了确保核酸检测24小时出结果,董珀说,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再困难也要想办法克服。她本着对每一份标本负责,忍受着身体的不适,把核酸检测的每一个过程都做到一点不差。3月31日接到市卫健委指派,董珀和血站的两位同仁连夜赶往上海进行支援,作为距离病毒最近的人,她始终坚守在抗疫的最前线。

输血安全路上的“守护人”

  董珀具有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十年多以来,为了确保输血安全她以不规则抗体检测为工作重点,开展实施微孔板木瓜酶法检测不规则抗体的新技术,该技术填补了江苏省和常州市空白。她对自己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对开展的新技术精心准备,包括仔细查阅国外相关文献,了解技术的起源、最新动向与存在不足,全面了解新技术的应用情况,寻求机会向国内顶级专家交流学习。目前,常州市中心血站检测中心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不规则抗体检测体系,以她为主完成的微孔板木瓜酶法筛查不规则抗体技术已成功检测多例有临床意义的抗体,对确保输血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血液检验工作是一份崇高而神圣的事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董珀将继续努力学习,刻苦专研业务,脚踏实地工作,用实际行动为输血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